优质创作者 官方认证
在医院急救室或病房里,碳酸氢钠注射液是医护人员常备的重要药品。这种透明的液体虽然不起眼,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。作为临床常用药物,它的正确使用不仅关系治疗效果,更直接影响患者安全。我们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个"救命水"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它? 碳酸氢钠注射液主要用于纠正体内酸碱失衡。当患者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,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肾功能衰竭引发的酸中毒,或者某些药物中毒的情况,医生会通过静脉给药帮助恢复酸碱平衡。在心脏骤停抢救中,它也能配合其他药物发挥作用。不过要注意,不是所有酸中毒都需要用它,轻度代偿性酸中毒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就能调整。 正确使用有讲究 使用前必须检查药液是否澄清透明。如果发现结晶、沉淀或颜色改变,绝对不能使用。临床常用浓度为5%的注射液,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精确计算用量。举个例子,对于体重60kg的成年人,首次剂量通常控制在100-200ml,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滴。输注速度要特别注意,过快的滴速可能引发抽搐或心律失常。 这些细节可能决定成败 虽然碳酸氢钠注射液是救命药,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风险。最常见的问题是过量使用导致代谢性碱中毒,这会加重心脏负担。在给药过程中,医护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pH值、电解质水平,特别是钾和钙浓度。因为纠正酸中毒的过程可能引发低钾血症,这对心脏病患者尤其危险。有些患者输注后会出现局部刺激症状,比如注射部位疼痛或静脉炎。这时可以调慢滴速,必要时更换输液部位。特别要提醒的是,这种药物不能与含钙的注射液(如葡萄糖酸钙)直接混合,否则会产生白色沉淀,可能堵塞血管。
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 孕妇使用需要严格评估利弊。虽然动物实验未显示致畸性,但大剂量可能影响胎儿酸碱平衡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小心,因为他们的排酸能力本就受限,使用后更容易出现钠潴留和水肿。对于这类患者,医生通常会选择更低浓度、更慢的输注速度。 保存不当可能影响药效 未开封的碳酸氢钠注射液应避光保存,温度控制在10-30℃之间。开瓶后如果未用完,剩余药液建议在4小时内使用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冬季低温可能使药液析出结晶,这时需要放在30℃以下温水里缓慢复温,不能直接加热或震荡瓶身。在急诊科工作多年的张护士长分享过一个案例:有位患者因自行调整滴速导致严重碱中毒,幸亏及时发现才转危为安。这个教训提醒我们,任何药物使用都需要专业指导。碳酸氢钠注射液就像精准的化学天平,只有严格掌握用法用量,才能让它在维持生命体征的战场上发挥应有作用。
(注:本文内容参考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及《临床用药须知》,具体用药请遵医嘱。文中案例为保护患者隐私已做信息脱敏处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