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创作者 官方认证
在急重症医疗场景中,碳酸氢钠注射液是纠正酸中毒的核心药物之一。这种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,通过静脉给药快速调节人体酸碱平衡,但其使用需要精确把握适应症与剂量。作为临床使用超过百年的经典药物,它的价值与风险始终伴随医疗决策的全过程。
碳酸氢钠注射液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释放HCO₃⁻中和体内过剩的氢离子。当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,血液pH值下降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。此时每支20ml含5%碳酸氢钠的注射液,能在15分钟内使血浆HCO₃⁻浓度提升约5mmol/L。但必须注意,盲目补碱可能导致医源性碱中毒。2023年《急诊医学指南》特别强调:只有在动脉血pH<7.1或存在明确代偿机制失效时,才建议积极补碱。
临床上该药物常用于三种情况: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辅助治疗、心肺复苏时改善细胞内酸环境、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的解毒处理。以急性甲醇中毒为例,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不仅能纠正酸中毒,还能促进毒性代谢产物的排泄。但需要配合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手段,单用补碱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计算剂量。通用的计算公式是:所需碳酸氢钠量(mmol)=目标HCO₃⁻上升值×体重(kg)×0.3。例如60kg患者要将HCO₃⁻从12mmol/L提升到18mmol/L,需要补充的剂量为(18-12)×60×0.3=108mmol,相当于5%浓度注射液约432ml。但实际应用时要分次给药,密切监测血气指标。
该药物的配伍禁忌需要特别关注。与含钙溶液混合会产生碳酸钙沉淀,与缩宫素合用可能引发血压波动。在配置输液时,建议使用单独静脉通路。对于需要长期补碱的慢性肾病患者,口服制剂往往是更安全的选择。
不良反应方面,过量使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、脑脊液酸中毒等并发症。有报道显示,快速输注可能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。因此对早产儿、心力衰竭患者必须控制输注速度,通常建议不超过8mmol/kg/日。
储存管理同样影响疗效。未开封的碳酸氢钠注射液需避光保存于20℃以下环境。已配置的输液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,否则可能因CO₂逸出导致溶液pH值改变。对于需要分次使用的特殊情况,建议采用密闭式输液系统减少药物暴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