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主治:1.用于肿瘤化疗:主要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,也适用于恶性淋巴瘤、多发性骨髓瘤、巨球蛋白血症、卵巢癌。2.用于免疫抑制:(1)切特综合征(生殖器溃疡、口疮及眼色素层炎综合征)、红斑狼疮、韦氏肉芽肿病。(2)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脉管炎。(3)皮质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。(4)硬皮病。
更多疗效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苯丁酸氮芥片说明书 |
|||
---|---|---|---|
用药提醒: |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| ||
药品名称: | 苯丁酸氮芥片 | ||
含量规格: | 2毫克×25片 | ||
商品名/品牌: | 留可然 | ||
通用名称: | 苯丁酸氮芥片 | ||
汉语拼音: | bendingsuandanjiepian | ||
剂型: | 片剂 | ||
主要成份: | |||
性状: | |||
功效与作用: | 1.用于肿瘤化疗:主要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,也适用于恶性淋巴瘤、多发性骨髓瘤、巨球蛋白血症、卵巢癌。2.用于免疫抑制:(1)切特综合征(生殖器溃疡、口疮及眼色素层炎综合征)、红斑狼疮、韦氏肉芽肿病。(2)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脉管炎。(3)皮质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。(4)硬皮病。 | ||
用法用量: | 成人 ·常规剂量 ·口服给药 1.抗肿瘤:一日0.1-0.2mg/kg(6-10mg或4-8mg/m2),一日1次或分3-4次服用,连用3-6周,一个疗程总量可达300-500mg。 2.免疫抑制:一日3-6mg,早饭前1小时或晚饭后2小时服用,连服数周,待出现疗效后或发现有骨髓抑制时减量,总量一般为300-500mg。 儿童 ·常规剂量 ·口服给药常用量为一日0.1-0.2mg/kg。 | ||
不良反应: | 1.血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,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,对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抑制较轻。如及时停药,骨髓抑制一般可以恢复,但也报道本药可致严重的不可逆性骨髓抑制。此外,白血病患者长期用药有继发其它肿瘤的风险。 2.消化系统可有轻度食欲缺乏、恶心或呕吐以及腹泻及口腔溃疡。偶见黄疸和肝功能异常。 3.神经系统报道有震颤、肌张力增加、神志不清、易激动、共济失调等,一般停药后可以逐渐恢复。偶报道有昏迷。罕见神经毒性,大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。长期或高剂量应用可导致抽搐。 4.呼吸系统少见肺纤维化,长期或高剂量应用可导致间质性肺炎。 5.泌尿生殖系统少见膀胱炎。用药后可见精子减少,累积剂量达400mg时曾见精子活力缺乏。青春期患者长期用药可导致精子缺乏或持久不育。另可有卵巢功能失常(与剂量及年龄有关)。 6.其它少见药物热、皮肤过敏、皮疹。 | ||
禁忌: | |||
注意事项: | 1.禁忌症(1)对本药过敏者。(2)孕妇(尤其是妊娠早期)。 2.慎用(1)有骨髓抑制者。(2)痛风患者或有泌尿道结石史者。(3)感染患者。 3.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和其它烷化剂相似,有增加胎儿死亡及先天性畸形的危险,故妊娠早期禁用。即使在妊娠中晚期用药,也应注意权衡利弊,因为所有抗肿瘤药均可影响细胞动力学,在理论上均有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及胎儿畸变。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(FDA)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D级。 4.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尚不明确。 5.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期间须定期检查血常规、肾功能(血尿素氮、肌酐清除率)及肝功能(血清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)。 | ||
药物相互作用: | |||
贮藏: | |||
包装: | |||
有效期: | |||
批准文号: | 注册证号H20110472 | ||
生产企业: | ExcellaGmbH |
所有正规药品都具有国药准字号,您可以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-数据查询页面-输入国药准字号,如果能查到就是真药,否则就是假药。
购买药品的时候可以检查包装是否破损,有无拆封过的迹象,有无被破坏的情况,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请谨慎购买。
真药的包装印刷一般文字图片都非常清晰容易辨别,部分药品有防伪码,假冒伪劣药品一般为降低成本印刷粗糙很容易辨别真伪!
药品外包装都会有条形码,这是出厂必须具有的,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扫一扫功能查询,能查到药品信息的是真药,扫码结果为空的,要格外留意药品质量。
药品出厂的时候,都会在外包装盒上标明,生产日期、有效期、药品批号等基本信息,如果外包装盒上没有批号,基本可以判断为假药。
药品电子监管码是药品的身份证,国内目前大约60%的药品都具有监管码,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扫,真药会显示药品的基本信息,假药就查不到。
药品一般建议去正规的医院、药店、诊所购买,这样买到假药的概率会很小,如果选择网上购买,购买前一定要看清网站是否有药店资质或具有互联网售药资格。
随着制假技术的提高,普通消费者不容易辨别真伪,可以选择把药品送到相关检测机构去检测药品成分,如果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,既是假药。
如果您通过以上提供的方法还是无法确定药品的真伪,可以选择去药店查看此药品包装盒上的厂家电话,然后拨打求证如何验证此药品的真假方法。